返回

三国:我刘辩,让大汉再次伟大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90章 太子岂能与这等事有所关联!(四千字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胄,更不认为以太子的手段会不知情。

    若是借了,哪怕借错了,也无非是申饬几句。

    若是不借,坏了太子的谋划,没准会被太子所厌弃。

    李儒俯身行了一礼道:“中郎将深谋远虑,倒是儒多虑了。”

    董卓哈哈大笑着,右手重重拍在李儒肩头,看着李儒脸上因为吃痛而露出的痛苦之色,笑容中不禁多出了几分恶趣味的色彩,随后紧握李儒双手道:“这可并非多心,老夫还是需要文优时常提点的。”

    尽管手上的动作有些恶趣味,但这句话他却是他发自肺腑的真心实意,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能思虑周全,这也是为何身居高位之人必有自己的幕僚团的缘故。

    李儒之所以受他如此信重也是缘于此。
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凉州寡智谋之士,原先他倒是曾想过去招揽彼时致仕在家,如今登上河南尹、太子家令高位,又深受太子信重的贾诩。

    其余智谋之士多为中原士人,瞧不上他这等凉州籍的武人,所招收的幕僚多是平平无奇之辈,更显抛去籍贯之见的李儒的难能可贵。

    而且他的身旁又都是些凉州莽汉,可先登陷阵,但若论智谋,却是一窍不通。与这帮人相处,他都无法获得在智谋上得到的优越感,只会得到一群莽汉明明没听懂半个字的齐声交口称赞,当真无趣的紧。

    李儒便是这样一个不仅能为他出谋划策,还能为他提供这种令他身心愉悦的优越感的人。

    (4242字)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PS:书中稍微更改了正史中李儒和董卓的关系,成为了董卓心腹谋士。

    正史上的李儒不是董卓的女婿,至于其出身背景并没有记载,但绝对是某地的高门士族。

    汉灵帝中平二年(185年),郃阳县府吏为表彰郃阳令曹全的功绩,修建《汉郃阳令曹全碑》。李儒资助五百金捐建,其名字刻于碑阴,记为“徵博士李儒文优五百”,该碑现存于西安碑林。

    能成为博士的,都是在《五经》的治经方面有着一定高深造诣的士人,而且出身也不会太差,甚至还能轻松资助五百金,显然不会是普通士族出身。

    至于担任过弘农郎中令,这并不能说明他与历史上的刘辩有直接关系,也可能是受董卓调遣作为自己人去看着被废为弘农王的少帝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李儒是在李傕军中任职的,还被李傕举荐,又能被派去毒杀少帝,显然也是深受董卓等人信任的自己人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第90章 太子岂能与这等事有所关联!(四千字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